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创建时间:2018-03-29

一、  景区概况

 

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香格里拉市西北部,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红山片区的核心景区之一,距县城50公里,距香格里拉机场55公里,距省会昆明704公里。地处滇川藏交界处,总面积为176平方公里。景区最高点巴拉格宗雪山是香格里拉市的最高峰,海拔5545米;最低点在南部水庄,海拔2000米,相对高差3545米。地形及气候的垂直立体性十分突出,几乎包容了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干热河谷到现代冰川带所有自然垂直带立体生态类型及景观资源。

巴拉格宗景区以峡谷景观为主体,处于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和高山峡谷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拥有更高品味、更强的综合性和神秘性、以及更为丰富的地貌植被。巴拉格宗景区,景点甚多,分为自然生态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级别高,分布较集中,组合有序,重点突出,而且立体组合特征明显,以高、深、险惊人,以奇、雄、特闻名,以神、妙、秀催人向往。山脚有奔腾不息的岗曲河水和独具特色的峡谷绝壁,还有酷似热带非洲萨瓦纳的干热河谷景观;山腰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各种珍禽异兽和奇花异木;山头有巍峨的雪峰冰川和冰蚀湖泊,有布满高山花卉和名贵中草药的高山灌丛草甸及流石滩景观。为景区注入血肉灵魂的是以藏传佛教和神山圣地为主的藏族民俗风情文化,是中外游人公认的能支撑香格里拉这个世界旅游品牌的重要景区,也是人们寻找的希尔顿笔下的绝尘净域。

巴拉格宗景区于1999年开始进行开发建设,2007年9月9日投入试营业。2009年4月26日,2009世界旅游精英博鳌峰会组委会授予“国际王牌旅游景区”荣誉。2009年12月28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经云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初评并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4月12日,三江并流国家风景名胜区红山景区巴拉格宗管理处成立,标志着巴拉格宗景区已拥有“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块响当当的品牌。

 

 

二、  景区接待中心

 

水庄酒店是游客进入巴拉格宗景区的第一站,是集餐饮、住宿、综合信息咨询、提供景区宣传资料、订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

门票价格:150元/人

观光车票价格:60元/人

订票电话:0887-8282977

订房电话:0887-8282966

订餐电话:0887-8282988

投诉电话:0887-96927

 

三、各景点介绍

 

水庄石观音:

    在藏文里面“加热赛” 意为观音菩萨。远远看去这尊使人充满遐想的酷似观音的象形石峰,她手捧甘露宝瓶,矗立在我们北面峡谷山涧,慈祥而静默。仿佛在时刻观照和护持着峡谷众生,又像在欢迎到达巴拉格宗景区的贵客嘉宾。当地老人说,观音石能满足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历史上在岗曲河上修桥的村民当肚子饿时,就会向观音石像祈祷,请求观世音佑助,菩萨便会把食物送给人们。
    在印度佛经里,观世音是具备圆通大智的“善男子”,能示三十余种化身救难。化身中有女身,其救渡体现了大慈大悲的母亲情怀,特别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信佛女性的增多和需求,观音菩萨也就成了女性化观世音。然而,菩萨是无漏(断除了烦恼)的圣人,无男女性别之分。在藏区,人们都相信松赞干布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因而,布达拉宫被奉为观音道场。
    观音还有四臂观音、六臂观音和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音。相传如来为众生宣说《大悲咒》,观音听后悟出真谛,发誓要利于一切众生,于是全身长出千手千眼,使之法力无边。据说,观音菩萨手中的宝瓶中装着琼浆玉露,当她用仙枝蘸起玉露洒向人间,枯死的万物就能复生、荒漠变成绿洲。因此,巴拉格宗峡谷的人们相信,这岗曲河水便是观音加热塞宝瓶中的甘露,它一年四季奔流不息,滋润着峡谷万物,使之充满生机与活力。每当夏季,便有一股清溪从这观音岩流下注入河水,溪水玉洁冰清,喝上一口沁人心脾,仿佛观音所赐之甘露。

 

棕榈峡:

 

    因谷里长有许多山棕榈而被称为“达拉绒”,意为“有棕树的峡谷”。峡口犹如一道大门,两边绝壁高耸。原来进“门”后走过一个S形深谷,便要爬上陡峭的山崖,攀过鸡冠子,才可到达棕榈峡的第二入口。现在已在这山崖上修建了这条天梯般的栈道,可以轻松地顺栈道直接爬上这跌水岩头到达第二入口。这里峡谷幽深,抬头一线天,四周有叶型宽大的山棕榈,高只有两三米;在绝壁上生长着的那些棕榈树,高可达十多米,有的形如一盏路灯,孤丁而立;有的贴壁而生,形如父子;有的相依相偎,如同情侣。直立挺拔,扇叶翠绿,青藤缠绕,婉若进入热带雨林。很多生物学工作者认为,云南的棕榈多为人工栽培,野生的山棕榈只有在云南气候炎热的德宏、西双版纳州和贡山海拔1900米以下地带才有分布,在金沙江以北的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是不可能有其踪影的。然而,巴拉格宗景区分布的大面积野生山棕榈林,打破了这种猜想。为什么在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的香格里拉大峡谷悬崖绝壁上,会有热带和亚热带原生态的野棕榈树分布?而且整个迪庆只限于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景区?让人们迷惑不解。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科考的课题!

 

通天奇峡:

 

 

    “南喀”意为天界,“卓绒”意为被流水切割而成的深峡,“南喀卓绒”即通天峡。说南喀卓绒通天是因为,这一深峡直通香格里拉最高峰——金字塔般的巴拉格宗冰峰,它是由巴拉格宗冰川雪水融化形成的河流沿地层断裂缝经过千百万年冲刷切割而成的,因而人们称此冰川河水为南喀拉曲——天河神水。
    南喀卓绒深谷从谷底至峡顶长约4000米,峡谷呈U字形,对面两山体距离相近;两边悬崖绝壁成垂帘状,高达千米。从谷底仰望,两边悬崖撑着一线青天。
以南喀卓绒入口为起点近两千米长的峡段是最险峻的地段,谷之幽深犹如刚裂开的山体。雨季谷底,冰川的融水与崖壁的雨水相混,婉如千军万马奔腾而下,撞击崖壁的水声震耳欲聋。在谷底转弯处,岩壁被流水修饰得光滑凹陷,让人叹为观止。最为奇巧的是,夏天在不到两千米的谷段内竟有三处垂直跌水,形成高达60米以上的谷中瀑布,十分壮观。而正是这些跌水岩,使人攀不上去,下不了底。当地猎人说,历史上从未有人到过谷底,因为无路可进出。在山顶被猎人打中的岩羊和雪羊,一旦掉进这深渊,就再也别想捡回。金庸武侠小说写到,掉进断肠崖等谷中的人就别想再出来。很多人说,这只不过是小说的构思而已,那有这种出不来的峡谷,就算两岸绝壁无法攀缘,还有两边山口可出嘛。然而,当进入这南喀卓绒,你会觉得它是金庸笔下的绝谷在现实中的展现,原来天底下真有这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万丈深峡。
    在南喀卓绒入口不远的南面绝壁上,有四株直立挺拔的山棕榈,高约10米。人们说,这是把守通天之门的四大金刚。“四大金刚”是佛教护法队伍中影响最大的四位神祗,进入须弥山的天宇神界需要得到四位护法的许可。在前面山崖上那株独立的棕榈树是诺斯(北方多闻天王)的化身,因为,在藏传佛教中的四位神祗中只有诺斯一神可以单独供奉,人们称他为财神,示招财进宝。后崖壁上的三位神祗分别是玉枯松(东方持国天王)、帕结布(南方增长天王)和贤米藏(西方广目天王)。

  四大天王,又叫作四大金刚,亦称“护世四天王”,有各自的名称和形象,各守一方。东方天王梵名:提多罗吒,汉译“持国”,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塑像着白色,手持琵琶,率领毗舍离、乾达婆诸神将,保护东方胜身洲人民,并用音乐使众生皈依佛教;南方天王梵名:毗琉璃,汉译“增长”能令他人善根增长,塑像身青色,手持宝剑,率领鸠槃荼(雍形鬼)、薛荔(饿鬼)诸神将,保护南方阎浮提洲人民,手中宝剑,用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西方天王梵名:毗留博叉,汉译“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亿,塑像身红色,手中缠绕一龙,率领诸龙及富单那(臭饿鬼),保护西牛货洲人民,如有人不信佛教,即将其捉去,令其皈依;北方天王梵名:毗沙门,汉译“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的财富,塑像身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护持北俱卢洲人民,手中宝伞,是用来降服众魔的。

 

乃当牧场:

 

    乃当”意为有住所的坪子,这里是巴拉村人的“避暑山庄”,每户都有一个高三、四米的石头垒成的碉堡式小楼房,分两层,下层为牛厩,上层住人,两层间架一独木梯。石房接石房,一户连一户,构成一个高山牧场石街巷。每户都把窗口开向对方家,有什么要紧事只需从窗口通知就可传遍全村。在亚高山草甸上由一座座石砌碉堡式的小型楼房构成的牧场村,在滇西北高原仅此而已,也许在全国藏区也是独一无二。
    历史上,这里既是夏季牧场,也是巴拉村种青稞、蔓菁的农场。因而,一代又一代的巴拉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辗转在乃当与巴拉村之间。

 

巴拉村:

 

  

    相传在1300多年前在四川的巴塘有一个英勇善战,叱诧风云的土司名叫斯那多吉,他带领族人经过多年的征战拥有了大片的土地和成群的牛羊,成为那片土地上一个强大的部落,但是无情战争总会有受伤、流血、牺牲给族人的心灵带来无比剧痛的创伤,妻子仁称拉姆感到了疲惫和对战争的厌倦,只想找一块净土过安详的生活。一天,斯那多吉荣胜而归时发现妻子不知所踪,老管家告诉他,在战火中双眼失明的老喇嘛来了,向自己的妹妹说了自己前一晚神奇的梦境:他梦到三个神女把他带到一片美丽的净土,那里的雪山闪着祥光,挂着五彩哈达般的祥云,雪山下丰美的牧场开满鲜花,牛羊悠然自在散落其间;清澈的河流犹如玉带轻轻飘动,鱼儿嬉浪逐波。。。。。。生活在那里的小孩聪慧、老人长寿,恋人幸福美满。。。。。

   拉姆听了之后便跟随他为族人去寻找那片净土。拉姆的离开使斯那多吉感到无比的痛苦,多年来征战的疲惫和无奈一同涌上心头,他这才明白一切的一切只因拉姆而存在,在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晚之后,在一天晚上斯那多吉终于在梦里见到了他心爱的仁称拉姆,在梦里拉姆自由自在的在城堡似的雪山下舞蹈,笑容如同满山的杜鹃花儿一样灿烂!醒来后他就带着愿意跟随他的家人及族人一起去寻找那个神奇的梦境,寻找他心爱的仁称拉姆,他带着自己的族人经历千辛万苦,跋涉千山万水,从遥远的巴塘迁徙来到这里,从此他们过上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生不息的延续了1300多年。

   佛经写道有一片叫香巴拉王国的土地,又译为“香格里拉,其意为“极乐园”,是佛教所说的神话世界,为时轮佛法的发源地;它是地球上最为殊圣的净土,是藏传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净土即:“极乐世界”、“人间仙境”、也称“坛城”。 :“香巴拉”是人类持明的圣地,它位于南瞻部洲北部,其形园、状如八瓣莲花,中心的边缘及叶子两边环绕着雪山,叶子之间由流水或雪山分开,雪山和秃山、石山和草山、林山和花果山、湖泊、树木及园林等都安排得令人陶醉倾心,中央的顶端有国都噶拉洼,中心柔丹王宫,十分美妙,十五的月亮也较之逊色。王宫透明发光,照射四周,使之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四周如明镜般清亮,窗户是水晶做成的,从窗户能看清日月星辰及十二宫等。 香巴拉共有七代法王,即:月贤、天自在、威严、月施、天大自在、众色和天具自在,第一个国王有幸学得佛祖涅磐前传授的《时轮经刚经》,他是一位佛法的圆满者,臣民都是虔诚的佛弟子,七代法王均传授“时轮根本经”,这里没有贫穷和困苦,没有疾病和死亡,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没嫉恨和仇杀……这里花常开,水常清,庄稼总是在等着收割,甜蜜的果子总是挂在枝头,这里遍地是黄金,满山是宝石,随意捡上一块都很珍贵,当然这里不用钱,因为钱没有用。这里的人用意念支配外界的一切,觉得冷,衣衫就会自动增厚,热了又会自然减薄;想吃什么,美食就会飞到面前,饱了,食品便会自动离去。香巴拉人的寿命以千年来计算,想活多久就可以活多久,只有活腻了,感到长寿之苦,想尝尝死的味道,才会快快活活地死去……,那里不需要法律与军队来维持社会秩序,依靠的都是人们自性的觉悟与良知。。。。。佛法就是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香巴拉国王在佛法帮助与指引下他把这片土地治理得庄严、圣洁、华丽,如同西方的极乐世界一样美好,成为佛教信徒都向往的人间净土。格宗神山下巴拉村隐藏八瓣莲花般的雪山怀抱中。格宗雪山闪着祥光,挂着祥云,安详而又自然。。。。。。香格里拉则是香巴拉的衍(yan)生,可以说藏民族是很早就开始寻找香格里拉,而其他人都是在1933年美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出版了《失去的地平线》后才开始寻找香格里拉,可以说斯那多吉是最早寻找香格里拉的人,所以这里保留和传承了最纯真,浓郁地道的康巴文化,而这些都是藏族远古文明的结晶。

 

香巴拉佛塔:

 

    藏语“曲登”意为佛塔,位于格宗雪山东北。佛塔一般为白色,所以又称为“曲登嘎波”(白塔),是用来装藏舍利和经卷等物的宗教建筑物。巴拉格宗景区曲登神山酷似一座圆形佛塔,在被白雪覆盖时更是一座精美的“曲登嘎波”。因而,人们又称这座自然形成之塔为“天然佛塔”。
    藏传佛教为密宗教,传教有严格的师承关系,宣扬口、身、意“三密相应”和“即身成佛”。换言之,只要坚持做到口诵真言(咒语)、手结契印(身密)、心观佛尊(意密),使三密同时相应,就可以“修得正果,即身成佛”。佛像、佛经、佛塔分别为身、口、意之依处,佛塔是意的象征,因此,在信众心中,佛塔的存在比寺院更为神圣。正因如此,巴拉格宗景区在水庄接待中心建了三座佛塔,代表吉祥、和平和胜利,并进行了开光仪式。
   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崇佛祈祷而建的佛塔;另一类是镇魔驱邪之白塔。礼佛祈祷的佛塔一般分为八种,为纪念佛陀八相成佛,在佛陀涅磐后其弟子将舍利分成八份,分别藏于八大圣地,建成八大佛塔用来礼佛!佛经说:释迦牟尼降生人世,就显得与从不同,大地有六种吉祥之震动,帝释、梵天以各种化身示现,守护四周;天女散花,天众以天乐庄严,并以殊胜美妙之甘露沐浴佛身,各种珍禽异兽在庄园欢鸣。空中响起美妙的仙乐,刚出生的佛陀会说话会走路,在水中往东南西北各走七歨 ,地皆涌现宝莲承接佛足;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为纪念而建---聚莲塔。为纪念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天悟道成佛,而建 ——菩提塔(强趣曲登)。为纪念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宣讲四谛八正道等原始佛教基本教义,为众生带来吉祥,而建——吉祥塔 (扎西果莽曲登)为纪念释迦牟尼显现神变调伏个道而建成——神变塔(穷处曲登),为纪念释迦牟尼升天为母亲讲经说法后重返人间而建——天降塔(拉播曲登),为纪念释迦牟尼说服分离佛教的从僧和解而建——和平塔(顔敦曲登),为纪念释迦牟尼战胜病魔继续为众生讲经说法而建——胜利塔(南结曲登),为纪念释迦牟尼涅磐塔(娘德曲登)。八大佛塔包容了佛祖的一生。这八大塔也代表了佛陀一生的八个不同阶段和境界,佛塔代表了理想,真谛,用大师的训诫,就是佛的法身!《灵塔与金身》中论述佛塔是为了体现佛陀和那些由于禁欲苦行而意识到“佛身”的再生的人的基本精髓,佛教信徒认为一座佛塔就是一尊佛。佛身与佛陀的教义是一致的,佛身有三种,即法身,报身,应身,法身佛是指佛法成身或身具一切佛法,报身佛是指佛形者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而获提的佛果之身,化身佛是指佛为渡脱众生,随三界六道的不同状况和需要时显现之身,佛教中将成就者的遗体,骨灰,舍利子等安置塔之中,就意味着重新塑造佛身,塑造所宣扬的教法。

    佛教的佛塔与坛城和法身一样具有恒久性的精神意义,甚至是灵魂意义。密宗佛塔是依:地、水、火、风、空,五轮之相组成。自下而上为塔座、十三级阶梯、塔瓶、塔颈(十三相轮)、宝盖、刹顶。

    刹顶代表苍穹,以日月为饰,日月光焰象征佛光普照,十三级阶梯代表十三地,向下散开的钵形宝盖是密宗教仪式塔的特有的形式,许多佛塔的塔瓶里藏有佛陀或高僧大德的灵骨舍利子,或不朽的肉身及遗物、五谷、珠宝、日常生活用品等。

佛塔的表义有四种:第一种是为了保存舍利供信徒礼拜。第二种是代表佛的色身存在和大悲之意。第三种代表三界,塔瓶表示欲界、塔颈表示色界、塔顶表示无色界及空大。第四种代表三十七道品。因而,八大佛塔包容了佛祖的一生。

 

香格里拉大峡谷:

 

   

    香格里拉大峡谷国家公园由尼西巴拉格宗峡谷与格咱碧融峡谷两段景区构成。过去,游人们到此便要止步,因为江两岸是悬崖绝壁,再无顺河进入大峡谷之路,连巴拉村民也难以到达的谷中,望尘莫及的人们只能遐思冥想。在这“上,没天无路,入地无门”的两千多米长的峡谷绝壁上,蜿蜒穿行在香格里拉大峡谷中的悬崖栈道似一条飞腾在江面上的巨龙,朝着东面格咱碧融峡谷方向延伸。这里,千百年来无人涉足,它的一草一木、山石水土都是大自然原汁原味的杰作,走在水平的栈道上,仿佛进入龙宫神界,又仿佛进入梦幻世界。抬头仰望,两翼群峰直通天际,悬崖峭壁直劈河中;两翼山体似画中的仙山神域,清香木、高山栎、藏柏和云冷杉等乔灌木构成的植被葱茏翠绿,点缀山崖,飘逸的云雾缭绕其间;望脚下,河水奔流,绿波拍岸,在栈道上行走的你与水声相伴,宛如仙翁侠客穿越在深峡中的水面上,又似飞龙乘云、腾蛇游雾。正如孙髯翁诗言:“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峡斗石为门”。
    峡谷景观植被保存完好,每个象形岩,每处河滩溶洞,都会引人进入联想意境,因而出现了很多传奇故事。据巴拉村的老人说,很早以前,在这河两边的悬崖石洞里边住着水精灵,经常化身为英俊的男子出来招引过路的姑娘。巴拉村曾有三位到崖咱放牛的姑娘,跟着精灵,飘到洞穴听故事,由于精灵讲的故事太引人入胜,三个姑娘忘了回家。后来人们只在河边找到她们的衣物,但当人们用手触之时,衣物便化成灰烬。传说石洞上方不远处的河滩上还有个金刚状的大石头,那是水精灵的宝石。这只是一个灵怪故事而已,但在香格里拉,不论是在建塘镇或格咱乡,还是在尼西巴拉村,到现在还流传着一系列关于野人的传说,在格咱至巴拉村的深山峡谷中,生活着猩猩一样的野人,身材高大,全身长满长毛。如果人遇到牠,牠就会把人的手腕牢牢抓住,然后看着头顶的烈日仰天长笑,直到太阳落山,然后吃了“猎物”。曾有一人遇到野人又跑不过牠,便让野人抓住自己的藏袍长袖,当野人高兴得仰天大笑时,这位年青人悄悄用藏刀把袖子割掉跳走了。在香格里拉,人与猩猩似的野人相遇的传说故事特别多,而且老人们总说真有其事,巴拉村的老人们还亲眼见过树上挂着刚剥下的老熊皮,而树下有巨大的野人脚印。那么,历史上,巴拉格宗周围雪山峡谷会不会真有某种野人生活过呢?如果有,那么现在又到何处去了呢?

浏览量:0